中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龍成鳳,也就是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我,于是對孩子從小的教育就要求嚴格,尤其是在學習上。孩子的教育是個社會的問題,每個家庭都會煩惱,父母的心態(tài)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,決定他們的成功與否,所以父母要掌握好積極的教育方式,妥善教育孩子。
高中統(tǒng)考結束之后,孩子詢問媽媽,是否滿意自己的學習成績,這個母親卻沒有直面的回答他的問題,而是告訴他,自信比成績重要,教孩子要學好學習的品質。這位媽媽又從孩子小學的時候說起,告訴他,小學時期對他要求嚴格是為了讓孩子端正學習態(tài)度,中學的時候重視孩子的成績是為了讓孩子尊重知識,鍛煉他們的為人品行,而高中的時候看重孩子的成績是為了告訴他們要享受學習的過程,這是一種學習品質。等到上大學了,真正需要關注的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,這說明了孩子在被人放松松懈之時依舊獲得了大量的知識,比別人豐富了很多,得到的更多。這個母親的所有話語都在告訴大家教育孩子的一種心態(tài),方式,在不同時期把握最重要的事情,引導孩子走向正途。
1、尊重孩子
不管怎么說,父母都要尊重孩子。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,父母應該在詢問原因確認是非對錯之后再責罵孩子,告訴他們不能這樣做的原因,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罰,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,也會讓孩子誤解對錯之分。如果孩子提出意見,父母不要急于的去反駁孩子,而是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,夸獎他們,然后給他們分析這個意見的可行性,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,學習能力。
2、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
有的父母要求極為嚴格,什么事情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,考試成績不是滿分就不高興,責罰孩子,這樣的精神狀態(tài)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,讓他們在每次考試的時候都會十分緊張,使得他們的臨場能力差,而且長期在這樣的高壓之下,孩子會反感學習,甚至反感父母。因此,教育要適當,成績并不能夠代表一切,重要的是成人。
3、引導孩子,但不要替孩子做決定
很多父母在高考后給孩子報考大學專業(yè)的時候,往往根本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,就直接給孩子報考父母認為理想的學校專業(yè),其實這樣的做法并不好,一旦孩子進入學校對此學科沒有興趣,反而會影響他日后的發(fā)展,因此父母應該做個適當?shù)囊龑д?,而不是決策者。帶孩子去了解各種專業(yè),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感興趣的一類。